"
欢欢马上就满三周岁了,可跟同龄人比起来,她走路明显不稳,跑起来摇摇晃晃的,总爱摔跤,和同龄小朋友比赛,总是被落好远,而且是一碰就倒,本来家人认为是刚学会走路,摔跤很正常,可都过去这么久了,欢欢走路还是老样子。
"
现在的小孩子各方面能力发育都比较快,有些儿童八九个月就已经学会走路,普遍都是1岁-1岁半期间可以熟悉掌握走路要领。可有些家长发现,孩子虽然会走路了,甚至到了学龄前阶段,却经常还会容易摔倒,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孩子容易摔倒的原因
1.缺乏微量元素
孩子常出现走路摔跤的情况,首先要去医院检查是否缺少微量元素,尤其是爱挑食的孩子。孩子直立行走,身体肌肉和骨骼都要足够有力量才能够支撑,否则就会出现走路摇晃,孩子姿势不佳。长时间不纠正,容易造成含胸驼背、容易疲惫等。而爱挑食的孩子,无法获取充足的钙、锌等元素,自然影响肌肉和骨骼发育。
2.爬行时间不足
翻、坐、爬、站、走,孩子大动作发育有其一定的规律及道理,尤其是爬行。爬行时,需要宝宝四肢的配合,加强肌肉紧实度的同时,也锻炼了平衡能力。小时候缺少爬行的孩子,肢体协调能力往往较差,走路容易摔跤,跳舞时肢体也会比较僵硬。
所以家长不要急着让孩子学走路,应顺其自然,孩子多爬行,能让他以后走的更稳,不易摔跤。
3.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感觉功能主要是用来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协调能力。前庭功能有障碍的孩子,会表现出睡觉不安稳、走路平衡能力差、容易晕车、无法独脚站立等。据数据显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存在前庭功能障碍,但了解的家长非常少。
前庭功能不仅对身体协调能力有影响,对语言能力同样有影响。由于身体平衡差,还易形成多动不安的情况。
如何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性
1.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所谓“勤能补挫”,只要平时坚持让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那么孩子的运动能力就可以相应得到提高,而且通过打球、跳绳、舞蹈、打鼓等锻炼方式来提高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具有明显的作用。
2.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家长对注重孩子的心理引导教育,平时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运动行为应该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可以使孩子的运动技能以及身体协调性起到促进作用。
3.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摔伤撞伤,所以从小就对孩子过度保护,但是孩子都是在跌跌撞撞中长大,越是受到家长的保护,孩子的运动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