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又称“拖延症”,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做什么事都很磨蹭、慢吞吞、不着急。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对宝贝的“拖延症”有所困扰,所以让我们一起耐心的看完这篇比较长但是又比较有含金量的文章内容吧,也许总有一招可以稍微的帮助有困扰的爸爸妈妈哦。
平时这些拖延症的表现你们的宝贝是否中招了?
吃饭--吃一口玩一会儿,每天吃一顿饭至少要催十遍;睡觉--到了晚上就精力充沛,玩玩游戏、听听故事,怎么都不愿意睡;出门--已经三番四次告诉他快来不及了。他依然慢吞吞地穿鞋子,揉来揉去半天,脚还是半只在鞋里、半只在鞋外;写作业--刚坐下没5分钟,就嚷着要喝水,一会又想吃水果,一会又想上厕所。本来作业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点才写完。
有的家长嫌孩子吃饭慢,就给孩子喂饭,不让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书桌乱糟糟的,就去帮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学迟到,就帮孩子穿衣服……
其实这样不是在帮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很多孩子因为拖延而影响了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都是孩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如果不改变的话,家长累、不轻松,孩子心情也不愉快。那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有哪些?比如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5分钟、10分钟是多长;做事情时遇到困难,无法继续,但又不会表达;分不清事情的重要程度,不知道要先做哪件事情才更好;自控力不强,容易被电视、游戏所吸引等等。那下面就介绍几个小妙招给大家。
妙招——尊重孩子,提前约定。
提前约定,重点在“约定”。当一个问题频繁出现时,我们就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在尊重孩子的情形下和孩子讨论,然后约定一个可行的方案来解决。
例如到游乐场玩。孩子一旦开始玩,就不容易停下来。那为了能愉快地结束,在玩之前就要和孩子约定好:“我们要到游乐场玩,玩到几点回家,我会在时间快到时提前10分钟告诉你。”
其它事情如看电视、玩玩具、写作业等都一样。我们首先应尊重孩子,让孩子充分参与,孩子更乐于接受并执行约定。
妙招二——停止催促,善用鼓励与表扬。
国外某项研究发现,对于3-4岁的孩子,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并在他完成后及时表扬,可以促进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孩子做事磨蹭时,很多家长都喜欢不停地催促,结果越催慢,家长也更生气,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我们就鼓励她,孩子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和成就感。比如我经常会说:“你今天吃饭比昨天快了2分钟哦!”“今天你写完作业就把书本和文具装到了书包里,你的书桌看起来真整洁!”“今天闹钟一响,你就起床穿衣服了,节约了不少时间,我们今天到校的时间都比昨天提前了五分钟呢!”……这样通过清晰的鼓励话语,让孩子认识到不拖拉磨蹭所带来的好处,会激发孩子内在原动力,从而为了能做得更好会继续努力!
千万不要吝啬语言,要多指出孩子的小进步,即使再糟糕的情况,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爱的眼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妙招三——切合实际,制定目标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制定目标。就像我们要去旅行:有了目的地才有方向,才可以根据要去的目的地选择必要的交通工具,才能制定详细的旅行计划,并在计划的时间内出发旅行。
制定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明确的目标,这样孩子执行起来不会太费力,没有太大的困难,孩子稍微一努力就可以完成了,容易坚持而不半途而废。
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放学后你可以先休息5分钟,然后再去做语文作业.”而不要说:“放学后,你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因为“一会儿”到底是多长时
间不好量化,孩子本来时间概念就不强,怎么会知道你想让她玩多久呢?
妙招四——执行目标,并不断改进
有些孩子做作业边玩边做,能拖延到晚上十点多还没有做完,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那针对这种情况,就一定要严格执行所制定的目标,因为至少要保证孩子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根据我们的妙招一,根据孩子的作业量,和孩子提前约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那约定这个时间时最好把每科的作业量所用的时间大致分配好,并做到有稍许剩余。比如语文需要30分钟,那我们就规定33分钟完成,然后完成后一定要休息一下再进行下一科目的作业。(这里利用的是番茄工作法)。
如果没有到时间孩子作业就做完了,家长一定要及时鼓励。那如果到时间了孩子还没有完成,就需要让孩子自己查找原因,下次再安排时间时,需要把这些原因考虑进去。这样通过执行目标,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妙招五——节约的时间,请让孩子自己自由支配。
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有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主动做事的权利。
比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生怕时间浪费,就赶紧又给孩子布置其它额外的作业:“你看还有那么长时间,你再把语文课文读一遍,或者把英语单词写一遍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想:反正我提前写完了,父母还会安排其它作业,我就慢慢写就是了,于是就会出现边写边玩的情况。拖拉磨蹭的习惯也在这个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养成了。
妙招六——民主的氛围,给孩子发言权
即使现阶段是我们培养/建立孩子责任感的时候,但也不能完全剥夺孩子的发言权。研究发现,民主的父母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而专制/独裁的父母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爸妈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家务工作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先进行选择,这样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优待,而青春期的孩子则会觉得大人是尊重他们。
当然,父母在生活中的表现,才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一个对自身、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
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赶走拖延症,真真正正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未来才能成大事!
妙招七——适当的惩罚,也是必须的手段
爱的教育也必须有适当的惩罚,千万不能什么事都“算了”。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
有人问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说“孩子犯错”是教育的良机,那么“适度惩罚”就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开始。
从适当的惩罚或者事情本身带来的可见后果,能直观深刻地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对行为负责的习惯。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订阅我们吧